疫情心理干预:她与太阳挥手

时间:2020-03-10浏览:242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鲁迅《新青年》

(通讯员 张颖欣、吕知轩2020年初,一场突然爆发的疫情,让热闹的街头迅速冷清,焦虑的情绪也随之蔓延。一时间心理健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是较早开展线上咨询的机构,从123日起就通过热线电话提供免费的心理援助。随后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广纳贤才,在二月初形成了包括202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在内的405人的心理热线团队,目前已经对来电的数百人进行了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快速响应的团队背后,除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们,还有一群“看不见”的人在默默付出着。


黑暗里的萤火

疫情警报呼啸长鸣带来的大面积恐慌,使得当时心理咨询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当时社会上宣传的大都是高校开放的校内心理咨询热线和地方政府的心理咨询热线,社会性或公益性组织的心理热线曝光量很少。

武汉的朋友告诉张雯北京有心理咨询师想为武汉提供支持后,她便开始寻找武汉当地的心理咨询的组织进行对接。她也有过强烈的焦虑情绪,身为前新闻工作者,她更深知此时面向社会提供心理咨询帮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她发现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此时虽已推出热线电话,但只有一个人负责接线,独木难支,亟需一个完善的组织进行后台运作。临危受命后,她与创始者们一起搭建出一个完整的平台。凭借高度的新闻敏感,她又马上成立了一个外联组,构建出基本构架。

在紧锣密鼓的招新和报名筛选之后,一个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为主的高校团队成立了。张雯负责整个外联工作的统筹安排,需要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张雯坦言,处在紧急的状态下,大家互不认识、互不见面的工作方式让这次工作难度很大。“作为统筹者,工作没有边界是她遇到的最大难题。在开始时,接到咨询电话后,接线员进行记录并反馈给咨询师,再由咨询师回拨电话,所以每次拨回的号码不尽相同,咨询者会有不信任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号码统一这一和外联组本没有关系的任务也落到了她们身上。

 “沟通成本很高”也是黄欣欣的感受。她是外联组的成员之一,主要工作是与官媒记者进行沟通和对接。“一旦一方的人回复晚了一点,我们对另外一方根本不好交代。”一次,她已经和中国新闻网的记者约好了采访的对象和时间,但因为联系不上老师,采访推迟了一天左右。她还说道,“因为外联部负责人员对接,你无法知道什么时候会找你有事。所以全天都要关注群消息,进行志愿活动期间我一共加了8个相关的群。”

由于大学生们没有丰富的媒体资源,刚刚工作之初,外联组四处碰壁。成员们私下里说:“就像在摸黑走路,真的看不到希望。”

聚是满天星

外联组分为内宣小组、新媒体小组、官媒小组和公众号小组。内宣小组负责对内的宣传;新媒体小组则负责通过新媒体渠道宣传热线电话;官媒小组负责帮助官方媒体进行采访与对接,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官媒上发表内部写的文章;公众号小组负责公众号的文章推送。

公众号小组的吕卓如和屈扬是黄欣欣的室友,当班导师发布了招募信息后,她们便商量着一起报名,“我们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

 “我以为一切都在稳定发展,直到最后一篇稿子被打回来重写。”最后一篇主角为咨询者的推文,因为案例使用的比例不恰当,而使案例系列的策划在他们做志愿者的最后一天宣告破产。

当被转达稿子可能会涉及到隐私,希望公众号小组转换思路时,她们的第一反应是有些接受不了。“其实我和屈杨当时是很不好受的。策划之初,我们考虑到了案例引用的隐私问题,也存在“是否经过来访者同意”的疑虑。但是因为没有直接接触心理咨询工作,我们不太能舍身处地地了解真实情况。”

 “我们肯定是为了团队服务的,不能因为别人否定我俩的想法而放弃这份工作。这样子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我俩就相互鼓气。”在这样的相互鼓励中,最后一篇推文完成了。虽然她们也为稿子并未最终发表感到遗憾,但是“尽到一点点力”就好。

志愿工作中,吕卓如还曾低烧,屈扬说:“你放心,还有我”,之后便揽下来改稿的工作。这句话让吕卓如至今记忆犹新。

外联组只是一个临时的小组织,无法像咨询师那样直接向大家提供帮助。“大家远隔千里,但是还是井井有条地为同一件事情一起努力着,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黄欣欣说。

在外联组的齐心努力下,目前,协会已被央视、澎湃、北青报等众多主流媒体报道。同时,协会与一些NGO组织进行了深度合作,也与字节跳动、小红书、Now冥想等平台进行合作,将热线曝光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黎明破晓时

当记者问到做幕后工作不为人所知,是否会留有遗憾时,吕卓如说“有人做幕前,就肯定有人要在幕后。由于专业的限制,我们没有办法直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没有办法做幕前,但不能因为这个否定我们的工作价值。”她强调,只要是为团队,为这件事尽到一点点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发光发热也很好。

抛开志愿者的身份,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张雯说:“对我来说,台前幕后的工作没有什么区别。作为普通人,能参与防疫,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我来说就已经很感激了。”

最终,湖北省心理团队热线在协会的帮助下得以成功组建。从一个框架,到最后标准化固定化的团队,背后是大家“看不见”的努力在一点点汇集。

更让人欣喜的是,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团队及社会组织开始为全国大众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截至发稿时前,全国已开通361条心理援助热线。新闻媒体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无数专家学者的发声,让心理咨询和更多有关心理调节的知识走进大家的视野。

 “当时我们做公众号推文的时候,去搜索了一些相关的推文,只发现了我们学校的晓南心语工作室和一些其他高校心理工作室的推文。”在工期结束的最后一两天,吕卓如看到她持续关注的“人物”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有关心理援助的深度报道。“说实话,参加这次志愿活动让我第一次知道在疫情期间还有心理援助这件事,但是现在大家真的慢慢对心理这方面重视起来了。”

心理咨询的普及,得益于滴水成河的微小善意。它们如同黑夜里的荧光。太阳出来之后也许这束光会显得微不足道,但永远不要忘记它在黑暗里曾给我们带来的希望和温暖。



版权所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js5金沙2004cm(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