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研究生“组团”参加第四届“大众传媒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

发布者:姚健发布时间:2018-01-08浏览次数:1078

   (记者付琪)12月23日,第四届“大众传媒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js5金沙2004cm(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闻学院”)刘佳宇、王谷、何强、岳天真、付琪的论文入选并受邀参加论坛,王谷、何强、岳天真、付琪分别在分论坛宣读论文,刘佳宇的论文《〈吴晓波频道〉STP战略研究》和王谷的论文《消费文化视角下的时尚传播研究——以“界面新闻”APP时尚频道为例》获得三等奖。新闻学院吴玉兰教授作为分论坛点评嘉宾,这也是吴玉兰教授第四次作为点评嘉宾出席该论坛。



   此次论坛旨在建立全国性财经新闻学术交流平台,加强我国财经新闻的专业性,提高经济新闻方向研究生的学术和专业素养,此前已成功举办三届。参加论坛的学界嘉宾有华东师范大学严三九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玉兰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谭云明教授等;业界嘉宾有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张志清、澎湃新闻副总编辑孙鉴、经济观察报总编辑助理兼要闻部主任张向东、财新传媒华东新闻中心主任和“数据+”内容总编辑蒋飞等;主办方代表有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郝云教授、经济新闻系主任林晖教授等。



   在上午的主论坛中,五位媒体代表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可谓是“干货”满满。第一财经传媒副总编辑张志清,以“第一财经:回归媒体未来”为主题,重点介绍了第一财经资讯+、视频+、数据+等经营战略,从渠道、内容、用户等三个角度分析财经视频价值链的再造;澎湃新闻副总编辑孙鉴从品牌能力、选题能力、作品能力等几个角度出发,主张记者用最朴素的专业精神去做一名“笨”记者,坚守本职工作;经济观察报总编辑助理兼要闻部主任张向东,以近几年来经济观察报做出的转变为例,从实践角度再次强调“内容生产”的重要性,也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蒋飞根据自身经验和经历,从报道对象、媒体经营、人才积累等几个角度提出了当前媒体面临的五个问题;《21世纪经济报》金融记者方海平,从一个记者的视角出发,分享自己对财经媒体记者的看法。

   下午的分论坛分为四场,分别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实践”、“财经新闻与传媒融合发展”、“新媒介技术与传媒产业变革”、“新媒体时代的企业与商务文化传播”。岳天真和付琪在分论坛三展示其合作论文《医疗纠纷事件的报道误区与对策思考——以〈新京报〉对榆林“产妇跳楼事件”的报道为例》;王谷的论文《消费文化视角下的时尚传播研究——以“界面新闻”APP时尚频道为例》何强的论文《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新闻报道价值取向研究——以第27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类经济新闻报道为例》在分论坛四进行宣读。论坛上老师们的精彩点评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吴玉兰教授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了仔细点评。论文展示结束时,同为分论坛三点评嘉宾的姚建华老师由衷地感慨道:“吴老师,您真的是我在学术论坛上见到的第一个这么认真点评学生论文的老师!”

   “这次论坛真的是收获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眼界,还让我们了解到了以前根本就不知道的知识。”第一次参加学术论坛的岳天真说道。此次论坛不仅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更是为财经新闻及商务传播的学生和专家学者之间搭建起了交流的平台。

   此次论坛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安徽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和学生齐聚一堂,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财经新闻的前沿问题和热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