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义话剧社的“奇迹”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9-23浏览次数:143

文/js5金沙2004cm(中国)有限公司院长 胡德才教授

    6月7日下午,大雨滂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中南剧场D5空间里,正上演我校首义话剧社的原创四幕话剧《一个无可奈何的奇迹》。

    一位出生在乡村、生活在上海的编剧谢穆,热爱艺术,富有才华,潜心创作,希望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但几年来创作的多部剧作却都在商业上失败,妻子茉莉也移情别恋,和制片人张可走到了一起。可茉莉发现谢穆的新作是一部难得的好剧本,她怀着一种难言的复杂心情想帮助谢穆走出困境,于是说服张可投资,将前夫的剧本拍摄成电影。

    谢穆剧作中的女主人公云仙一年前与家里的青年房客一见钟情,但因不便明言的原因他必须离开,两人约好一年后有缘再相见。云仙每天就在他们分别的桥上痴情地等待恋人的归来。等待中,她邂逅了善良的日本青年伊藤诚,伊藤诚在陪她等待的过程中深深地爱上了她,而就在她决定放弃虚妄的等待接受伊藤诚的爱情的时候,“他”又突然出现在桥上。

    剧作构思精巧、结构完整。整体上看,作者运用的是“拼贴式”的“戏中戏”结构模式,戏里戏外,篇幅各半。戏里爱情,戏外婚姻,内容相关,彼此映照,互相勾连,启人思考,令人回味。戏中的谢穆、茉莉、张可和“戏中戏”里的云仙、伊藤诚、“他”分别构成婚姻与爱情中的两个三角关系。对“戏中戏”人物关系如何处理,尤其是结局如何安排,戏里的编剧谢穆和制片人张可却意见分歧,甚至针锋相对。而这又与他们在戏中分别作为茉莉的前夫和现在的情人的身份相关。谢穆让云仙最后投入初恋情人的怀抱,张可则坚持改为云仙最后选择后来者伊藤诚。茉莉虽然觉得张可的修改是烂俗的套路,可最终修改的版本却获得了票房的丰收。显然,这不是一部以情感人的戏,而是一部启人思考的戏。它对爱情、婚姻、事业、人生、社会、艺术都有深入的思考,却并不给观众简单的答案,事实上,也没有现成的答案。

    起初,我觉得剧名有些费解,剧中的“奇迹”指什么呢?后来想,“奇迹”大概是指张可按“烂俗的套路”修改剧本,最后却卖了两亿票房的“奇迹”。忠于艺术的编剧谢穆和反对修改的茉莉也都终于抗不过资本的压力,只得任其修改而“无可奈何”。而最后,面对“成功”的荣耀,却没有半点成功感的谢穆还是决定离开上海回到老家,可就在他提着行李箱走出家门的时候,突然发现茉莉也提着行李箱在前面等着他。这算不算“奇迹”呢?财大气粗的张可大概也“无可奈何”了吧?不知我的理解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意。

    《一个无可奈何的奇迹》是入选首届武汉大学生1001话剧艺术节的唯一一部原创话剧,编剧、导演王安邦是js5金沙2004cm(中国)有限公司中文系2012级学生,他同时饰演剧中的编剧谢穆,大概因为是自编自导自演,有独特的经历和体验,表演分寸恰当,把一个有才华、有追求而又落魄无奈的艺术家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给人印象深刻。饰演云仙的叶嘉靖、饰演伊藤诚的王直等同学似乎也都是第一次在大型话剧中扮演主要角色,因为饰演的是同龄的恋爱中的男女,表演自然、真实,其他各位演员,也都非常投入,表现出良好的素质。武汉人艺的指导老师王天靖先生也对首义话剧社的演出给予“成熟”的赞誉。

    首义话剧社成立17年来,已在校内外演出几十场,早已赢得大学生的口碑。公演原创剧目,则一直是我的期盼。其实,从82年前清华大学学生曹禺创作《雷雨》震惊剧坛,到3年前南京大学学生温方伊创作校庆剧《蒋公的面子》巡演国内外,大学里从来不乏文学天才和戏剧天才,大学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现在,首义话剧社出现了“奇迹”,王安邦同学是幸运的,创作的第一个剧本就直接在专业剧场公演,也算得一个小小的“奇迹”。我相信首义话剧社还会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中南大的广大学子将会创造更多的“奇迹”。

2015年6月7日晚草成


注:在2015年首届武汉大学生1001话剧艺术节中,《一个无可奈何的奇迹》斩获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以及最佳组织奖三项大奖,以及一项最佳女主角提名。